3 天能完成 1 个客户端?AI是否神话?飞哥揭秘!

3 天完成 1 个客户端?AI是否神话?飞哥揭秘!附最佳实践!
背景
当各种AI编程工具充斥着各种满屏新闻的时候,“一句话生成 1 个设计原型”,“一句话生成 1 个网站”,没用过的人会感觉它神奇,无所不能。
会编程的人的一部分人会说 AI 完成不了我们的需求,写出来的代码狗都不用。
狗都不用的代码,飞哥来用,必须来用。
成果
直接上AI开发的效果图
关于

PDF合并

这是PDF智转的Mac 客户端,认识飞哥的人知道,飞哥的领域都在服务端,客户端一般是不熟悉的。而这次做的客户端,飞哥是采用了全新的领域语言:Python来做客户端,不依赖任何后端API接口。
AI 还是玩具?
看起来很美好,很多同学总是输在第一步。
对着 kimi、豆包、DeepSeek 说了一句话,帮我实现 1 个 PDF 转换的客户端。然后试了很多次,跑了很多次代码,居然程序都运行不起来!这是很多同学犯的大错。
这里面还不缺少利用 Cursor、Trae 先进工具的同学们,也倒在了第一步。
实践出真理
对于这个客户端,飞哥选择了 Python,而不是现在流行的 Flutter 、Electron 来实现。这里面的核心需求最重要,就是飞哥要实现 1 个不依赖后端API的客户端,而Flutter 、Electron通常只是表现层。
而Python天然的有各种PDF支持的类库:pdf2image、Pillow、pypdf、PyMuPDF。
1、用 AI 来技术选型
这个过程最重要,技术选型错误,后面的代码全错。这个过程可以借助 DeepSeek。

Deepseek给出的答案是Electron

所以这个过程,并不是全程采用 AI 答案,飞哥最终选择了 Python。
2、方案深化
选择了Python,意味没有好看的 UI。这个过程继续AI.

Deepseek给出的答案都比较中肯

飞哥综合对比选择了 PySide6。
3、深入了解每个框架的技术特点
- Github找到各代码,查找官方,对比一些 star、更新频率、Bug等
- 进一步到官网了解其特点,这部分不要特别依赖AI,有时候 AI 会给出错误的官网
- 配合 Deepseek,还有一些库主要是英文,可以配合 Grok、豆包对比下库的说明特点
4、写一些代码,验证逻辑
用PySide6写了一些代码,发现其 UI 非常丑,甚至差点我要换其他方案。
5、寻找好看的 UI

Deepseek 给出的答案也比较中肯

6、用 Trae、Qoder来编写代码
对于 1 个全新的领域,综合利用 AI 来对话,对真理进一步进一步进行确认。
剩下的就是 AI 的各种对话。虽然飞哥是Trae的重度用户,这次也付费了 Qoder,Qoder这次也挺给力。

11 月 8 日购买,10美元,目前来看,用了1/3,性价比还是不错的,3 天时间。
总体来看,我们国产的 AI 编程工具完全可以和国际上的工具媲美,大家可以放心去用。不要纠结一定要用Claude模型。
总结:AI编程的实战心得

通过这次3天开发客户端的实践,飞哥总结了几个关键心得:
1. AI不是万能药,而是放大器
AI编程工具确实强大,但它放大的是你的技术判断力,而不是替代你的思考。技术选型阶段,DeepSeek推荐了Electron,但飞哥基于"不依赖后端API"的核心需求,坚持选择了Python。这说明:最终决策权永远在开发者手中。
2. 对话质量决定代码质量
Vibe Coding的核心在于"对话工程"——如何与AI进行有效沟通。这包括:
- 明确需求边界(如:必须本地运行、不依赖API)
- 分阶段验证(技术选型→方案深化→UI优化)
- 交叉验证(用多个AI工具对比答案)
3. 国产工具已具备国际竞争力
从DeepSeek到Qoder,国产AI编程工具在技术能力上完全不输国际产品。10美元/月的Qoder,在3天开发中只用了1/3额度,性价比极高。不必盲目追求国外模型,国产工具足够好用。
4. 新时代的开发范式
AI时代,编程正在从"写代码"转向"引导AI写代码"。开发者需要:
- 技术广度(了解多个技术栈的优缺点)
- 需求分析能力(准确描述和拆解需求)
- 验证思维(不盲信AI输出,始终保持批判性思考)
飞哥的建议
- 起点要低:从熟悉的技术栈开始尝试AI编程
- 过程要细:分阶段验证,不要想一步到位
- 心态要开:拥抱变化,但保持独立思考
AI不是神话,而是我们手中的又一把利器。关键在于:用它来扩展能力边界,而不是替代思考过程。飞哥实践证实:只要方法得当,3天完成一个高质量客户端,完全可能!你也可以借鉴飞哥的思路,来拓展怎么用 AI 的思路。
未来,AI实现了一句话就生成了应用,那应用还有存在的必要么?也许,各种 APP 会消失,只剩下 1 个显示屏了。
飞哥专栏